据最新人口普查统计,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,而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2800万辆,平均每2.1人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,且每年继续以10%的速度增长,电动自行车的蓬勃发展,给交通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为此安徽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行动,《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》将于2023年3月1日正式施行。管理条例填补了我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法律空白,并给予法治保障和重要支撑。

本次条例强化了各项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则,以加强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。条例中落实,加装车篷、雨棚等装置,影响交通安全的禁止上路;有非机动车道的,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,不得在人行道内行驶;遇红灯时,在路口停止线以外或者待驶(转)区内依次等候;驾驶人和搭载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属违法行为;逆向行驶、追逐竞驶属妨碍安全行为,基于以上行为可给予相应警告或处罚。公安部在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规划中,明确了2025年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员头盔佩戴率达到 80%,为此安徽省本次的立法,有效响应了这一举措。

安徽省推动立法来加强管理的行动彰显了精细化治理的决心,而治理既需要立法的支持,也需要实际的手段来落实。面对城市、城镇、农村治理新趋势,湛达智能推出1+3治理路径,来实现全域精确感知、精准管控的目标。“1”是非机动车违法管理平台,通过接入城市现有的雪亮、电警、卡口、天网的监控资源,提供AI视频图片精准分析实现视频资源再利用,实现24小时全域治理;“3”是在重要的路口,非机动车路段部署或在铁骑巡逻及执勤中,搭载3种不同形态的非机动车违法劝导终端,来实现动静结合精准教育劝导;

湛达智能非机动车违法管理平台搭载10余种视频AI检测算法,其中包括未戴头盔、越线停车、安装雨篷、逆向行驶等6种非机动车违法识别算法,非机动车车牌识别算法、人脸检测算法等,可实时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现行交通态势,违法分布、重点单位、重点车辆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人员等综合精准数据信息。非机动车劝导终端可实时采集非机动车流量、实时对不戴头盔、在机动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实时劝导,并自动上传至平台作为治理的依据。目前平台及劝导终端已在全国10余城市应用,有助实现政府、企业、重点单位、交警、城管、社区等多部门联合治理新发展格局。
这次安徽省电动车条例的实施发布,结合人工智能、边缘计算、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,推动城市隐患治理,迈向精细化、智能化、精准化、多元化的新进程。实现让感知更精准,交通更和谐的目标。